最近臉書曾對防疫的醫療政策(普篩)和某些跟醫療相關性不大,像八大行業關閉和解封、 歐美和武漢返台條件、 小明爭議,甚至跟疫情完全無關的世衛電郵解讀等等,發表過一些看法, 本以為自己是醫生,像普篩這種純醫療問題,由我提出,應可以得到更多的理性討論,但結果似乎不是這樣。
有人說敢寫, 就當有勇氣接受批評,是這樣沒錯,但批評內容多是 :先抓你們兩夫妻來篩啦、市長自己出錢幫市民篩、篩一遍要多久要花少錢,妳知道嗎(故意把我說的普篩解讀成抓2300萬人來篩) ?這對兩岸一家親的檳榔夫妻送去北京幫忙防疫正好,甚至還有人公開質疑我精神狀態有問題,問我是否瘋了,我臉書沒小編,寫完會自己上去增減字句兼修改錯字(我是不知道這篇曾修改幾次),但竟被解讀成心虛才修文,我真不知道我心虛什麼?我要掩飾什麼? 自己的臉書文章修改幾遍也會被質疑?
小兒科病人走進診間,八成以上和感染有關,我雖不曾修習公衛專門或得到公衛文憑, 但憑藉基層醫生30年的經驗,總覺得疫情來時也可說上兩句, 但貼文出來後,看似惡評擋不住了, 最後乾脆把有關普篩那段全刪了。
後疫情時代, 若執行普篩,拿得出社區數字, 可以讓台灣早點被國外解封,相信每個人都樂見。普篩這議題很多人都曾講過,我前天那段文字並未對指揮中心普篩方式和對象提出看法, 因會涉入干預或歧視特定族群之嫌, 所以只提出一些不應為了檢驗有偽陽性和偽陰性而不做, 畢竟國際上解封是講求數字。
我們現在是有TOCC接觸史加上有症狀者才篩, 其他匡列的居家檢疫、 居家隔離, 是每天打電話詢問症狀, 有症狀者再篩( 印象中有確診者因表現是腸胃的腹瀉、嘔吐,跟新冠肺炎被認知的呼吸道症狀不同,導致確診較慢),普篩當然不是全台灣2300萬人抓來篩一遍,也不是說篩完就不用隔離了,而是拿特定條件、特定族群來當對象,像入國門的、出國門的、 醫護或特定機構、社區,若數字很OK,當然可據此向國際要求解封,目前據我所知這次日本女大學生就是接觸者123人全篩。
臉書是表達自己意見的平台, 我沒佔到公用媒體的第四權管道,看著最可被拿來理性討論的醫療問題被這麼多人用這種方式回應, 心裡當然不好受,過去曾就疫情相關問題發表過一些看法,在此澄清自己過去講過的信念,我也信守承諾,往後不會再對防疫發表意見。
最近大家應可感受到防疫是條漫漫長路,由衷希望我們能走的平穩。
(雖然很多人公開質疑我精神狀態有問題, 會留言問陳佩琪是否瘋了, 但感謝有些媒體人很有勇氣,還敢邀我上節目!)